返回

老李家的锦鲤童养媳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423章 帮他培养人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“先生也说我最近学得很好,夸我进步了许多。”

    刘书言高兴地显摆起来。

    还骄傲上了。

    刘老夫人很无奈。

    被这么一弄,她那点怒气也消了。

    她耐心跟这些孩子解释起来:“听你们一说,我觉得养蚕的生意能做大。与其以后赚钱了再为了分钱闹不愉快,不如提前就把生意分清楚。”

    “对啊,把生意还给他们嘛。”

    刘书言插话。

    刘老夫人瞪他:“你闭嘴!”

    瞧见奶奶生气了,刘书言顿时不吭声了。

    刘老夫人目光在陈小满和刘书言身上扫过。

    最后将目光落在陈小满身上:“这些孩子每日的吃食花费极大,我养着他们,他们便是我刘家的人。若是蚕没养好,我还是会养着他们,还会教他们读书、骑射,这些你们能办到吗?”

    陈小满下意识摇摇头。

    读书很费钱。

    就算不交束脩,还要买纸、笔、墨,这些东西也很费钱。

    “你们有信心,一定能养好蚕吗?蚕若是死了,你们半年没收入,还能撑下去吗?”

    刘老夫人循循善诱。

    陈小满想了想,还是摇头。

    李初元想到他爹苦恼的样子,也跟着摇头。

    见两人的反应,刘老夫人神情舒缓。

    还是聪明孩子好沟通啊。

    “我明白了,那老夫人会把蚕丝卖给我们吗?”

    陈小满追问。

    “同样的价钱,我肯定卖给你们。”

    老夫人笑道。

    “你们养过蚕吗?”

    两孩子摇头。

    刘老夫人笑道:“我会请人来教那些孩子养蚕,到时候也教教你们。”

    她当然不会占两个孩子太大的便宜。

    两孩子年纪小,眼界终归小了些,她可以扶一扶。

    陈小满和李初元高兴地抓紧了对方的小手。

    “谢谢老夫人!”

    “该我谢谢你们,养蚕倒是个很适合孩子们做的活儿。若是你们丝绸织不好,也可以将蚕丝按照市价卖给我。”

    只要老李家能养好蚕,必定能赚钱。

    这就是老夫人的回报。

    两孩子点点头,却并未理解老夫人的意思。

    该说的说清楚了,刘老夫人也就不留两人。

    等他们走了,刘老夫人把刘书言叫到跟前。

    看着眼前不服气的孙子,刘老夫人顿了下,才掰碎了跟他讲。

    “奶奶付出许多培养他们,一定是要他们反哺你。将来你回去,需要助力。”

    刘书言被刘老夫人带在身边教了几年,加上过年的经历,他已经明白许多了。

    奶奶是为了帮他培养人手。

    他纠结起来:“那我们对不起李初元和陈小满。”

    刘老夫人却道:“人与人交往,互相亏欠才能走得长远。”

    “咱们是有家底子,可再厚实的家底子也经不起折腾。”

    见自家孙子迷茫,刘老夫人在心里叹口气。

    若书言有李初元那般聪慧,她也能省心不少。

    转念一想,自家孙子除了没那两孩子聪慧,其余也是样样不差的。

    善良,为他人着想。

    这些品质已经很难得了。

    今日他为那两孩子出头,会让那两孩子跟他更要好。

    也算是好事。

    “这次是我们欠老李家人情,以后咱们再从别处还给他们也就是了。”

    刘书言似懂非懂地点点头。

    刘老夫人也不急,慢慢地他也就懂了。

    两孩子回家后,把事情跟家里两个嫂子说了。

    老李头和周大丫在卫家庄,李大宝犁完地就回了福轩庄管着庄子里的事。

    李二宝在外忙着生意,家里也只剩下杨慧莲和张桂兰。

    “老夫人说得也在理,咱生意搅合在一块儿不好。”

    杨慧莲思索着道。

    张桂兰不太高兴:“这事儿咱们吃亏了。”

    “刘老夫人也不是那种占便宜的人,不会让咱白吃亏。”

    杨慧莲宽慰张桂兰。

    她心里倒是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。

    “咱们庄子里那两百多号壮劳力活还不够多,咱正好让他们养蚕,不用管那些孩子,咱省心啊。那些壮劳力比孩子干活多,力气足,多好啊。”

    “咱们人手不够了就找县太爷要,县太爷得高兴坏了。”

    陈小满道。

    “想安置那么多人,太难了。”

    李初元感慨。

    张桂兰一想也是。

    “大人来了就能干活,小孩子还得培养,得教导,也是费劲。”

    这么一说,刘老夫人把那些孩子彻底要走,还让她们省事了。

    

第423章 帮他培养人手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